

商務部國際貿易與經濟合作研究所副所長沈丹陽正在研究中國的會展業 ,他在幾天前舉行的第一屆職業經理人峯會上說 ,根據初步調查目前 ,我國會展業在宏觀層面上存在諸多問題 ,希望出臺一些政策措施 ,促進會展業的健康發展 。對於展覽館大量盲目建設問題 ,沈丹陽說:目前我國展覽業發展比較快 ,從業人員增多 ,地方政府更爲重視展覽業 ,展覽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但展覽業也存在很多問題 ,制約了展覽業的可持續發展 。
目前中國的展覽館建設總規模脫離了中國展覽發展的現實
,僅2003年統計全國就有212個展館
,現在這個數字又在增加
。中國展覽館可使用面積爲250萬平方米
,已經超過了德國
,展館建築面積超過了美國
。中國的單個展館建築面積往往是20萬平方米左右
,但可使用的面積只有5萬平方米
。有的展館是6層大樓
,卻只有一層是辦展覽的
,其它的是會議廳、宴會廳、領導會見場所等
。我國的展覽會議策劃建設攀比嚴重
,過於追求豪華
,普遍中看不中用
。
從投資上看 ,在展覽館建設中 ,其它國家建展覽館一般是幾千元一平方米 ,而我國現在的展館建設投資大多是每平方米2萬-3萬元 ,豪華程度可見一斑 。沈丹陽說 ,這和很多地方要求把展館建成當地標誌性、地標性建築或形象工程有很大關係 ,投資動不動就是幾十個億 ,其實展覽面積並不大 。沈丹陽指出:目前我國的展覽館使用率非常低 。有人說北京的展覽館不夠用也是相對的 ,只是大展會展覽不夠 。就連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所說的56%的使用率 ,如果嚴格按照國際規範的統計標準來計算 ,其使用率只能達到30%左右 ,這在全國已經是最高的 。全國絕大多數展覽館平均使用率只有10%左右 ,不到15% 。包括廣交會新建展覽館的使用率也只有30% 。
沈丹陽認爲
,我國展覽館的展覽項目處於嚴重低水平重複狀態
,據去年統計
,全國約有3298個展覽會
,每年增長率爲20%&-30%
。這些展覽館絕大多數在進行低水平重複建設
,不計效益
。一些企業疲於參展或應政府要求參展
,目前全國性的行業協會舉辦的專業展有比較好的效果
,還有一些小的專業展會會議策劃和民營企業的展覽效果較好
,總的來說
,中國的展覽會可供選擇的好展覽項目很少
。另外我國展覽會還存在市場發育不良和競爭無序的問題
。從政府到協會到企業對展覽會的認識上還有誤區
,特別是政府對會展認識嚴重錯位
。沈丹陽指出
,並不是所有的展會都能產生19的拉動效益
,有的展會上
,絕大部分的展商都是本地的
,採購商和觀衆也是以本地的老百姓爲主
,這怎麼會達到19的拉動效益
。會展並不是所有城市的麪包
,並不是在城市上空撒錢
。
沈丹陽進一步指出
,我們的展覽業發展時間不長
,展覽企業這個市場主體發展還比較慢
,實力還比較弱
,水平還不高
,總體市場發育不良
。到底是政府過多介入
,展覽企業發展不起來
,還是展覽企業本來就弱呢
,這兩種情況都存在
,而現在是政府過多壓制企業
。沈丹陽說
,現在中央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展覽業的主管部門
,目前管展覽的部門太多
,看似誰都管
,其實沒人管
,誰都想管
,誰都管不了
,中央部門是這樣
,地方也如此
。但有的地方成立了會展管理辦公室、協調機構或會展領導小組
,這對管理地方展覽有很大好處
,但中央部門還沒有一個明確的主管部門
。管理體制的體現是管理手段
,主要是以審批爲主的管理手段
。中央還沒有明確的管理手段
,如政策引導、法律法規、公共服務等
。
針對這些問題
,沈丹陽提出了政策建議:正確引導和規範政府行爲
,在支持會展企業發展的同時
,要約束、規範和引導政府對會展的干預
,以及政府幹預
,應明確參與展覽會
。還要明確主管部門
,理順管理體制
,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
,各地根據發展規劃找準自己的定位
,通過宏觀調控來引導地方會展業發展
。要制訂管理辦法
,規範市場行爲和企業行爲
,我們現在沒有管理辦法
,但這是展覽業出現亂相的一個原因
,很多展會的知識產權糾紛往往由此而來
。這就要推行行業自律
,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
,加強行業規範、道德規範
,推動中國展覽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