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中國會展業 ,可以總結出很多東西 ,其中近年來不斷暴露的欺詐現象也許只是冰山一角 。然而 ,它畢竟傷害了中國的會展業 ,尤其是會展的聲譽遠比經濟利益更爲有害 。根據現在的社會特徵 ,根除這一現象並不難 。
首先要掌握品牌原則
。不論是傳承下來的還是借鑑過來的展會項目
,各部門應對本行業或領域內規模大、效益高、組織管理嚴格的展會達成共識
,進行重點推廣
,讓廣大參展商和專業觀衆瞭解和認識
,並形成品牌效應
。品牌因其廣泛的認知度具有頂端優勢
,其本身就會對雜牌、冒牌會展的產生起到抑制作用
,當參展商對於非有影響力的品牌展會拒絕參加的時候
,騙展者自然無容身之地
。
其次是制度原則
。行業管理制度的缺失是騙展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
,由於各行業特點和管理體系的不同
,行業和地區間對會展缺乏統一的行業管理
,所暴露出的管理漏洞和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給騙展者造成了可趁之機
,特別是多頭管理的背後隱藏着的是多頭不管
,因此我們強調企業在參展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瞭解和掌握相關制度、規範的同時也應呼籲各行業主管部門本着合作發展的原則
,儘快協商出臺會展行業統一的管理規範
,不要等到企業聚到政府門前討公道的時候再想對策
。
第三是預防原則
。回顧近年來的許多欺詐性會議策劃展覽活動
,我們發現
,參展商的盲目選擇和不成熟也是欺詐性展覽商成功的重要原因
。許多參展商對展會會議策劃的價值、作用、方式等都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企業中缺乏相關的專業人才和配套部門
,所以我們也應提醒廣大企業
,參展不僅僅是展會組織者的事情
,確切說
,不僅僅是一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
,而是展會組織者和參展商雙方甚至是多方(包括你的行業競爭對手)合作共贏的關係
。畢竟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
,即:把產品賣出去
。從這方面說
,對於會展的重視和認識水平、操作方法的提高是對騙展進行鑑別的最好的辦法
。